住建部: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

众发官方网站(中国)有限公司 2020-06-11

抓住深化改革“牛鼻子”

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

        建筑业的成长,离不开国家的引导与扶持。吴慧娟表示,近年来,随着“放管服”改革的持续推进,建筑业转型升级走上了快车道。但是,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要求,政府应当加大“放管服”力度,抓住深化改革的“牛鼻子”,创新理念、优化环境,激发行业发展新活力。

        应当及早修订《建筑法》,为行业创造更大、更好的发展空间。吴慧娟说,建筑业随着国家改革开放,经过几十年发展,在市场结构、商业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,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而《建筑法》已施行20余年,虽有两次修订,但已不能满足当前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。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根本大法,《建筑法》的全面、系统修订,关系着行业发展大局,影响全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,必须从立法角度找到根源,并给出解决对策。  

        作为支柱产业,建筑业应当有与之相匹配的产业地位。吴慧娟称,多年来,建筑业有支柱性产业的贡献,却无支柱性产业的地位。2017年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提出“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”,肯定了行业的贡献。实际上,建筑业占GDP的比重,自201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6.6%以上,2019年达7.19%,始终发挥着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作用。如今,“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、中国建造”不断被社会各界并列提及,这也说明建筑业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。因此,吴慧娟提出,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希望建筑业在第二产业中有所提及,获得更多产业扶持政策,提振全行业改革发展的信心。

        加大放权力度,留足创新空间。在吴慧娟看来,目前,政府对某些领域依然管得过多、过细。这种管理模式,不仅加大了市场交易成本,导致产业创新不足,而且管理效果并不明显,出现了事中事后监管乏力的现象。以资质改革为例,她说,政府将资质作为管理手段,本意是为公共安全、公众利益设置的市场准入门槛,但在现实中,资质过多过繁,形成政府为企业背书的怪像,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。当前,应当继续简化、优化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,逐步取消不必要的资质认定,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,探索有实力、有能力、有信用的企业,突破限制,进入良性竞争,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。

提升工程品质

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

       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全行业必须沿着《意见》规划的路径,将改革推向深入。而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,便是实现产品的高质量。吴慧娟分析称,建筑业的特点是产品固定且各不相同、人员流动技能素质不高、上下游关联产业多供应链长,这导致行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。未来,要将每一个工程都建成精品工程,打造“中国建造”品牌,必须优化产业结构,向工程总承包转型;必须转变发展方式,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,向建筑产业现代化迈进。  

        工程总承包作为国际通行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,具有设计和施工深度融合的特点。吴慧娟强调,从施工总承包到工程总承包,表面上是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的改变,实质上是通过管理集成效率的变革,降低投资风险、提高质量和效益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。从政府监管角度看,承包不再分割化,由工程总承包单位负总责,多元责任主体变为单一责任主体,责任更加清晰,更有利于监管。

        吴慧娟说,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装配式建筑以绿色发展为理念,以科技进步为支撑,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。工业化的关键是标准化,包括设计标准化、构件生产标准化和运输吊装标准化,以及建造装备升级和智能机器人等的应用;信息化的目标,是运用以BIM(建筑信息模型)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,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管理,为打造精品工程、健康建筑提供支撑。吴慧娟提醒道,装配式建筑彻底颠覆了传统粗放型建造方式,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,行业企业应当认真研究,积极转型。

改革用工制度

为高质量发展作保障

        建筑业是一个拥有5000余万一线农民工的行业,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必须将这支数量庞大的队伍,打造成技术精湛的产业工人群体。今年,受疫情影响,“用工荒”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,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建筑业人才发展的困境。  

        一方面,建筑业“农民工”一直以无序、散乱、体制外的状态存在,建筑业普遍“脏乱差”的施工环境、拖欠工资“重灾区”的现实,让他们沒有体面、没有尊严。他们对建筑业没有归属感,更融入不了城市,这是“用工荒”存在的根本原因。谈及此事,吴慧娟感慨万千。她动情地说,在善待“农民工”方面,政府的行动“滞后”了。  

        另一方面,为解决劳务用工的技能培训、工资支付、养老保障等问题,国家提出改革劳务用工制度,但仍未得到全面落实,“用工荒”问题仍频繁出现,行业产业工人的培育进度缓慢。  

        吴慧娟表示,当前,用工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。她建议,首先要将“农民工”作为“产业工人”培养。其次,应当推动劳务企业转型,组建专业作业企业,放开小微型企业建立,使工人组织化、专业化,让工人产生归属感。再其次,大型建筑业企业在用工上允许灵活一些,可以根据项目建设需要,与工人签订短期合同,运用大数据、实名制管理等工具,灵活调配用工,建立诚信制度约束工人行为,打开晋升渠道,使优秀工人成为正式员工。最后,应通过校企合作、师傅带徒弟等方式,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和建筑工人的教育培训,加大人才培养力度。这是产业工人队伍形成的重要保障,也是解决“用工荒”问题行之有效的举措。  

        建筑业拥有680家特级企业,企业达42万家,从业人员5000余万人,以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则为行业变革提供了新的抓手。基于此,吴慧娟相信建筑业有实力、有能力尽快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。虽然她提出要“用10年左右时间”实现这一目标,但其言语间,却全是“只争朝夕”的紧迫感。以梦为马、努力当下,这正是业内所有有识之士的共同认知。或许,这才是建筑业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真正力量所在。





来源:中国建设新闻网

网站备案号:豫ICP备10204119号-1

豫公网安备 41050302000131号